北京光业律师事务所,欢迎您!
工作时间:工作日 8:30—18:30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新闻资讯News Center

专业法律服务机构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

什么是不作为犯罪,及其分类和成立条件
来源:   作者:

一、什么是不作为犯罪?

不作为犯罪,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义务,且具备履行能力的情况下,故意或过失地不履行该义务,因而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。其本质是“应为而不为”,与作为犯罪(主动实施危害行为)共同构成刑事责任的两种基本形式。

示例场景

  • 父母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致其重伤;

  • 泳池救生员在游客溺水时故意不施救;

  • 司机交通肇事后逃逸,致使伤者因未及时救治死亡。


二、不作为犯罪的分类

根据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,不作为犯罪可分为两大类型:

1. 纯正不作为犯(真正不作为犯)

  • 定义:刑法条文直接以“不作为”方式描述的犯罪,即法律明确规定特定主体必须履行义务,否则构成犯罪。

  • 典型罪名

    • 《刑法》第261条【遗弃罪】: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等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,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;

    • 《刑法》第444条【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】: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,能救援而不救援。

2. 不纯正不作为犯(不真正不作为犯)

  • 定义:刑法条文虽以“作为”形式规定,但行为人通过不作为方式实现犯罪构成要件。此类犯罪需通过实质解释认定义务来源。

  • 典型罪名

    • 母亲故意不喂养婴儿致其死亡,构成故意杀人罪;

    • 物业管理人员明知消防通道被堵,未采取整改措施引发火灾伤亡,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。


三、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

司法实践中,不作为犯罪的认定需严格满足以下四要件:

1. 作为义务来源

义务必须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,主要包括:

  • 法定义务:法律明文规定(如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、配偶间的扶助义务);

  • 职务/业务义务:基于特定职责产生(如医生救治患者、警察制止犯罪);

  • 合同义务:通过合同约定产生的保护责任(如保姆照看儿童、安保人员维护安全);

  • 先行行为义务:因自身先前行为引发危险状态(如交通肇事致人受伤后,肇事者有救助义务)。

2. 履行可能性

行为人客观上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。若因不可抗力(如地震阻隔救援路径)或自身无能力(如自己重伤无法施救),则不构成犯罪。

3. 结果回避可能性

若行为人履行义务,危害结果本可避免。例如,医生拒绝抢救已无生命体征的患者,因结果不可避免,不成立不作为犯罪。

4. 主观罪过

行为人需对不履行义务及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存在故意或过失。例如,仓库管理员明知消防设施故障却隐瞒不报,对火灾发生持放任态度,构成间接故意。


四、实务难点与律师应对策略

不作为犯罪案件常因义务来源争议、因果关系复杂导致辩护难度高,本所刑事团队总结以下代理要点:

  1. 义务来源的实质性审查

    • 分析义务是否具有法律依据,避免将道德义务混同为法律义务;

    • 对“先行行为”进行严格限缩,防止不当扩大刑事责任范围。

  2. 因果关系的精细化论证

    • 通过医学鉴定、时间轴比对等技术手段,证明“若行为人履行义务,结果确能避免”;

    • 引入专家辅助人,破解多因一果、介入因素等复杂情形。

  3. 主观心态的客观化推定

    • 结合通讯记录、目击证人证言等,还原行为人对义务和危险的认知状态;

    • 针对过失类案件,重点论证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。


五、律师建议

  1. 企业应建立岗位职责清单,明确特定职务的法定作为义务,规避管理风险;

  2. 涉及先行行为的场景(如组织高风险活动),务必提前制定应急预案;

  3. 若面临不作为犯罪指控,需第一时间固定履职证据(如工作记录、沟通痕迹),并及时寻求专业律师介入。


结语
不作为犯罪的认定是刑法理论与实务的难点之一,需综合法律解释、证据链构建与社会价值判断。XX律师事务所刑事团队深度参与多起全国性不作为犯罪要案,在义务来源论证、因果关系鉴定等领域形成独特方法论,致力于为当事人厘清责任边界,实现司法公正与权利保障的平衡。


  2022-10-01    271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321060806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